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目前,國內展會處于“四展鼎立”的局面。中國國際家具(上海)展覽會(上海展)、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名家展)、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廣州展)、深圳國際家具展覽會(深圳展),是國內家具業界公認的四大家具展覽會,其中,廣州展和上海展均偏重外銷,兩大展會分庭抗禮,平分秋色。主流展會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不少內銷型企業,也欲借展會擴大品牌影響力逆襲市場。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展會已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部分區位條件優越的經濟體系中,甚至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家居行業的火速發展,自然也催生了相應的展會經濟,各種家居展會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從展會的發展歷程來看,最初的存在形式是為了展示產品和技術、拓展渠道、促進銷售、傳播品牌而進行的一種宣傳活動。如今,展會早已演變為一種純熟的營銷方式。
趕在傳統“金九銀十”裝修旺季,為期3天的第51屆尚格武漢家裝建材展落地。據了解,武漢家裝建材展已陪伴武漢市民走過17個年頭,累計參觀人數達200萬人次,對于展會組織及流程安排已經相當熟稔。從本次展會的情況來看,人流量不及昔日爆滿,但也還在正常范圍內,熙熙攘攘的場面依舊。這個本該是武漢商家們大展身手爭取更多市場份額的家裝建材展,為何平淡收場?
1、展示功能削弱,招商效果降低,品牌對展會的依賴程度減弱
有商家統計,在一場展會的所有看展客中,有效目標客戶群體僅占10%。而除觀展人數、簽單量等直接“效果”下降外,企業的參與熱情也在降低——展位面積、參展人數的減少。對于企業來說,展會越來越像一根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盡管如此,不少企業還是選擇參展,仍然將展會作為打造企業品牌知名度的窗口。
對早期的家具展來說,展會是一個重要的招商平臺,為家具企業迅速占領市場終端做出了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大品牌不再需要通過展會來招商,依賴性也漸漸降低。同時,品牌的推廣渠道構建越來越完善,亮相的機會和場合也更多,因而,展會與生俱來的展示功能也漸漸被削弱。
2、展會選題雷同、重復辦展、規模偏小、品牌集中度降低
按照往年的規律,武漢春秋兩屆家具展中,秋季展會一般在人氣上相比于春季會稍弱。由于處于金九銀十的促銷旺季,不少家具經銷商都將精力放在市場銷售上,對于展會的關注程度相對低一些。這點,在今年的秋季展上表現突出。與往屆家裝建材展相比,雖有嘉禾裝飾、魯公大宅、索菲亞衣柜、圣象集團、美心木門等知名裝飾公司和品牌建材商加入,但從整體規模和品牌集中度上來看,卻有所降低。
展會經濟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高性價比的行銷方式,消費者不用再東奔西跑大浪淘沙,大大節省了時間、精力成本,但隨著家居行業的發展,展會應運而生的問題也不少。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會展中心城市和中部一些新興會展城市,展會選題雷同、重復辦展、規模偏小、品牌影響力低等現象較為普遍,精力有限的參展商和參觀者普遍感覺疲于奔命。
3、缺乏設計和創新,噱頭大于實質終歸是“然并卵”
將“設計”作為展示的重點,對于家具展會來說,無論主辦方是誰,都意味著巨大的突破與挑戰。面對展會經濟的日漸衰弱,以“設計”和“創新”作為亮點進行反擊的上海家具展做了很好的轉變和嘗試。近年來,上海展以原創設計、材料升級、電商渠道等為著力點吸引觀眾和經銷商參展,不僅是根據市場的變化去改變展會的走向,更是預見市場的走向,先于市場的改變而改變,從而成功吸引眾多有實力的品牌爭相入駐。
GF管路系統中國南方區業務發展經理馮穎表示:“展會經濟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因而展會需要變革和轉型來尋求新的發展。”索菲亞湖北區域營銷總監江勇表示:“展會想要吸引消費者,就需要多引進一些大的商家,同時給出的折扣力度要大,讓消費者感覺有價值。此外,如果沒有創新,那么展會只會越來越沒落。”
相較而言,武漢家裝建材展也做過一些努力和改變。如今年6月份舉辦的80后家裝展,在主題上進行創新,本次的展會也添加“7元眾籌”等諸多新玩法。然而,武漢新浪家居記者了解到,80后家裝展的主題元素并不突出,無論是海報設計、展位布置,還是產品上都沒有多大的創新,仍以常規展會形式占主導,而“7元眾籌”也似乎是噱頭大于實質。展會要想破局,只有噱頭仍是“然并卵”,反擊的關鍵還在于做好創意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