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 (慈溪文具企業研發的時尚自動削筆機) 一支筆,折射的是制造業以變革求發展的步伐。 3月16日,躋身全球三大文具展之一的寧波文具展、第14屆中國國際文具禮品博覽會拉開帷幕。展會現場,除卻各類琳瑯盲目的文具產品和熱火朝天的對接洽談,一場規模不大的OEM采購論壇吸引不少買家、賣家注意。文具產業的出路在哪里?紙品文具真的那么不好賣了嗎?要想在低門檻的文具行業里頭賺到錢,最要緊的素質是什么?…… 3月16日下午,來自貝發、廣博、史泰博等國內外文具巨頭的業務經理們作了分享。 “中國好筆頭”背后的寧波探索 前陣子,“太鋼造出總理念念不忘的‘中國筆頭’”的新聞著實讓國人驕傲了一把,實際上,中國好“筆頭”是包括太鋼在內的眾多單位聯合攻關的結果,文具龍頭企業貝發在里頭的作用挺關鍵性的。 2011年,貝發集團牽頭承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計劃——“筆頭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課題。太鋼集團和中科院沈陽所均主要承擔不銹鋼筆頭線材的研發,貝發則負責將線材切割成筆頭。 好筆頭項目讓貝發在高端產品的研發上有了底氣。“去年,我們為G20提供的元首筆廣受好評,聽說德國總理默克爾走的時候還心心念念,后來專門通過外交部找到組委會,又專門給她送了一支過去。”貝發集團采購部經理俞科暉介紹。 一支小小的筆,是文化、科技、環保、工匠和產業的完美融合。成立于1994年的貝發能夠走到今天,靠的正是多年積累下的2000多項專利以及文具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企業設計中心。 在文具制造行業越發平坦、擁擠、無邊界的今天,個性化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供應鏈不斷整合,對數以萬計的文具企業來說,出路在哪里? “如今我們已經跟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上了生意,生產基地也早已不局限在浙江省內。依托精密模具加工、柔性制造等核心技術以及信息化流程管控平臺,未來貝發要把生產的觸角拓展到全世界各地去,由中國制造走向全球督造。”俞科暉說。 實際上,貝發自身也是通過品牌、渠道、產品的三重整合,一步步上演從國際市場到國內市場的完美轉身。 “十三五期間,貝發還要承擔新型環保高分子筆頭材料等相關研究課題。大家完全可以攜手共贏。” “文具也可以是時尚的” 規劃安排時間,記錄生活趣事。在日本,無論男女老少都會隨身帶一個被稱為“手賬”的筆記本,隨時隨地拿出來看,或在上面記錄。 在紙品文具看似不太景氣的今天,做本子出名的寧波廣博文具要引導都市人群愛上“手帳”這樣東西。 “我們研究文具的形態,同時研究粉絲的生活形態,立足真誠造物的態度,我們認為文具完全有可能承載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更美好的功用。”來自廣博集團設計部的余小姐介紹道。
一個如手包大小的手帳,既是本子,也是錢包、卡包、名片包,加上金屬鏈子,還能當個斜挎包實用。更重要的是,書衣是可任意更換的。這十分契合當下白領人群的審美情趣。 “我們理想中的每一款產品都是有獨特的故事的,都自帶IP,我們想告訴世人的是,文具不僅適合學習和辦公,她也完全可以是生活的美好補充。”余小姐說。 ![]() (文具展現場) “敢創新、講品質的企業永遠不怕沒錢賺” NBA湖人隊主場叫史泰博中心,冠名商是全美最大的辦公用品零售商史泰博(Staples)。全球10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高達180億美金。但就是史泰博這樣的企業,也不得不面臨被無紙化辦公潮流沖擊的現實。 “2008年開始我們的增長就放緩了,2014年開始,在歐美等地我們的一些門店陸續關閉。最明顯的業務是復印紙,從最好時候的8000萬美金訂單到現在只有5000萬美金,可以說,與紙有關的文具業務量都在下降。”史泰博深圳辦公室紙品采購經理吳培立說。 但是吳培立也提醒中國國內的文具企業不必氣餒。在他看來,文具也許不好做,但是“永遠不會死”。哪怕是像美國這么發達的國家,對紙品的需求總量依然是很高的,未來的文具市場一定是屬于那些敢于創新,又能很好控制品質的企業。 如何創新?對中小企業來說,結構、功能的創新或許困難,事實上文具行業門檻本來就低,只要能在設計、工藝上有所突破,就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設計能力強的企業我們很歡迎。”吳培立說。 而品質是這個行業永恒的堅守。
“我們追求成本低,但有一個前提,你的品質一定要過關。”吳培立透露,出于利潤率考慮,未來史泰博將十分重視自有品牌的生產研發,而品質是篩選合作廠家第一位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