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2017年卡塞爾文獻展設計標志
關于主題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主題為“以雅典為鑒”,“以雅典為鑒”也即“以史為鑒”,回到西方政治文明的發源地而如今深處危機,被歐洲邊緣化的雅典,這不是一種懷舊,而是基于過去的理想模型對現實世界的再思考,和對將來世界可能性的構想。這或許就是步入古稀之年的文獻展的思索。
米歇爾·格拉斯邁爾(Michael Glasmeier)寄語卡塞爾文獻展50周年:“文獻展每次都能不出意外地震驚全球藝術界,文獻展的歷史是一部集挫敗、懷疑、丑聞、革新、認知和藝術生產力的歷史。但無論如何,那是一段輝煌的歷史。”
卡塞爾官方紀念文獻展60周年海報
關于分設展區
雅典|2017年4月8日至7月16日
卡塞爾|2017年6月10日至9月17日
2017年的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主題為“以雅典為鑒”,并將在希臘雅典設立第二展臺制作區。這是在文獻展歷史上首次放棄卡塞爾作為唯一主辦地。
對此,卡塞爾市市長貝爾特拉姆·希爾根(Bertram Hilgen)滿懷憧憬:“作為全球當代藝術界最為重要的展覽,卡塞爾文獻展不僅要展示當前藝術的發展,藝術策展更要著眼于政治和社會語境。雅典是幾個世紀以來歐洲輝煌文明的發源地,如今也因為面臨全球政治和社會挑戰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團隊
關于總策展人
亞當·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也將是卡塞爾文獻展歷史上的第十個策展人。他認為:現在所有人,不管是德國人,還是希臘人,都要回到一個原點,要問接下來該干嘛。他用這個問題回答了大家的質疑,而答案大家可以在2017年時去雅典和卡塞爾尋找。
同時,亞當·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表示,將雅典作為與卡塞爾并駕齊驅的展場,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尤其是當前歐洲與世界的社會和政治形勢對藝術行為有著意想不到的驅動力。
Marta Minujín《書籍構成的帕特農神廟》,圖片來源: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
關于文獻展
五年一度的卡塞爾文獻展與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并立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作為先鋒藝術的實驗現場,卡塞爾文獻展已不僅僅屬于德國,它已經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坐標,是西方文化界關注的焦點,也是西方社會的時代鏡像。
第一屆文獻展由德國建筑師、畫家、設計師和策展人阿諾德·博德(Arnold Bode)于1955年創立。時值德國戰敗10年,百廢待興。首屆文獻展的主題為“20世紀藝術:1905-1955年的繪畫、造型藝術和建筑”,主要目的是讓納粹統治下被壓制的重要現代藝術作品和文獻重見天日,并為不受待見的“墮落藝術”正名。documenta由此得名,它在拉丁語中也有“傳道授業”和“精神思想”的含Q義。
“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場之一: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
卡塞爾文獻展的主要展場分布于:弗里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文化火車站(Kulturbahnhof)、文獻展廳(Documenta-Halle)、桔園宮(Orangerie)、賓丁啤酒廠(Binding-Brauerei)等。
1955年7月15日開幕的卡塞爾文獻展被認為是從傳統的沙龍式展覽到現代意義上的展覽的分界點。今年7月15日是卡塞爾文獻展誕生60周年的紀念日,近四屆文獻展的總策展人齊聚卡塞爾,探討如何審視過去20年間文獻展的理論概念,以及如何用展覽聯系和構想世界。大量文化藝術機構、個人表演者和國際嘉賓將參與到文獻展60周年的回顧慶祝活動中,展覽、電影、演出和研討會,以及城市巡回旅行將在節日期間內全面開展。
卡塞爾市
關于卡塞爾
卡塞爾(Kassel),德國中部城市,位于黑森州東北富爾達河畔,是一個擁有25萬人口的小城。卡塞爾6月的平均溫度在11℃-23℃,7月的平均溫度則為13℃-24℃。另外卡塞爾使用的是單一貨幣歐元。
卡塞爾(Kassel),它除了是廣為中國人知曉的、飛馳在上海浦東的磁懸浮列車的研發生產之地,著名的德國豹式坦克的生產基地之外,也是擁有德國皇帝夏宮及威廉高地公園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