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今天是第40個“世界博物館日”。目前,我省陸續建成了141個涵蓋自然、歷史、藝術等各門類的各級博物館,其中南昌地區的博物館就有20個。去年12月,江西省博物館展出“西漢大墓”出土文物,創下日均觀展人數5000人次的歷史最高紀錄。可是,隨著展覽落下帷幕,省博物館每日觀展人數又是寥寥無幾。
記者調查發現,坐落在南昌市的20個各類博物館,或多或少都面臨著資金匱乏、參觀人數少,以及類型結構單一等問題。
現狀:南昌市博物館觀者寥寥
南昌市博物館創建于1984年,是一座地志性綜合博物館,主要收藏能代表和反映南昌及江西地區悠久歷史文化的歷史文物,同時致力于南昌地志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其目前共有三處展廳,分別位于灌嬰城樓、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繩金塔景區。
“博物館參觀人數確實比較少,一年參觀人數也就萬余人。”南昌市博物館副館長趙德林談及市博物館現狀時,頗感無奈。趙德林說,由于三大展廳的展品性質有較大差別,其中國家級文物少之又少,多數陳列品都是仿制品,“國寶”的缺席,令人們的觀展熱情大打折扣。
趙德林介紹說,南昌市博物館下屬的“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展者都是以中小學生為主;加上“舊址”絕大部分都是經過后來復原的陳列品,很難吸引成年人觀展興趣。而繩金塔展廳曾在前兩年廟會期間迎來觀展人數高峰,可是廟會結束后,觀展人數又回落到一般水平。
趙德林說,由于場地、安保等條件限制,市博物館很難舉辦較大規模的文物巡展。
探因:建筑風格單一難吸引游客
記者發現,南昌市內的20家博物館多以紀念性、革命性、歷史性博物館為主體。這些博物館一般發揮著參觀、教育、研究功能,尚未形成吸引旅游者的個性鮮明博物館。
“博物館建筑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資源之一。但是南昌乃至江西的各大博物館建筑風格比較單一,趨于‘保守’,很難吸引外來游客。”江西省旅游協會理事廖林說,近幾年江西省內一些博物館在新館建設方面開始注重對建筑風格的設計,如高安市博物館新館建設方案就突出了館藏特色這一風格。
調查:陳列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創意
近幾年來,江西省內部分博物館進行了新館建設,在管理和經營上也力圖進行創新,但總體上看,大多數省內博物館的陳列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創意。
記者調查發現,八大山人紀念館、江西省博物館等展館藏品介紹內容過于專業化,游客的活動方式只能埋頭參觀,程序較單調,缺少參與性和娛樂性項目。
記者發現,在昌的20家博物館,沒有一家博物館有參與性和開放性的動態陳列,這使得博物館“寓教于樂”功能大大降低了。
尷尬:普遍存在展覽預告時間滯后現象
在江西省博物館的官方網頁上,需要從中了解省博展覽近況的游客在點擊“新展預告”一欄后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其中標注的最近一次展覽,時間還是停留在2015年11月。
像省博物館官方網站沒有新展預告,或是“預告”時間嚴重滯后的情況,其實在南昌的其他國有性質展覽館都普遍存在。譬如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官方網站最近一次展覽預告時間為2015年7月,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官方網站預告的圖片展覽時間還停留在2011年6月。
廖林介紹說,如今南昌大多數博物館已經實行免票,博物館相關的收費服務項目較少,旅行社一般不愿將游客帶入博物館中。
廖林解釋說,與博物館有關的商業開發在南昌還沒有起步,這也間接影響了各個旅行社的參與熱情,直接導致了游客進館人數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