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升東吉西2017中法當代藝術對話展開幕現場
2017年3月18日,歷時半年之久的“升東吉西”——2017中法當代藝術對話展在北京國展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國展藝術中心與歐洲藝術影像協會承辦,展出了蘇菲、讓·圖可、伯努瓦、張新建、關玉良、峻程、劉穎睿中法7位藝術家的數百件作品,囊括了架上繪畫、當代陶瓷雕塑、藝術影像作品、觀念視覺藝術短片等多種藝術表達形式。
“升東吉西”——2017中法當代藝術對話展之緣起
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匯已經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兩大文明體系或商業或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出了無數燦爛的歷史火花。古代絲路的綿延讓西方世界知曉了東方世界的神奇,絲綢、瓷器、茶葉無不受當時西方貴族的追捧和喜愛,china既是瓷器也是中國。
近現代文明的變遷讓西方文化成為東方文明所學習對象,工業文明的誕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隨之而來的文化的演變讓西方成為東方近現代文明啟蒙的師者,藝術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東方文明變革的一種精神需求。
徐悲鴻、李毅士、顏文梁、劉海粟、林風眠、吳大羽、龐薰琹、王濟遠、潘玉良、吳作人……這一個個的名字見證了百余年西學東漸的歷史脈絡,以藝術之名推動了東方近現代文化的發展歷程。民國作為中國文明的又一個思想碰撞的高峰期,汲取自西方現代文化體系下的自由、民主、文明惠及今天,“美育代宗教”空號的提出也并非偶然。
時至今日,我們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重提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一方面在回溯當年的歷史傳承文脈;另一方面,也是在尋求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印記。今天,文化的交匯是那么的便利,東方文化也再不復當年的軟弱,舊日的師、學經過百年的時間洗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無論是紫氣東來也好,還是西風東漸,文化藝術早已跨越地域的限制,交融成為一種常態,在經過最初的學習、模仿之后的東方文明,文化藝術已然有了屬于自己的民族自省和自信,也以其特有的藝術面貌成為世界藝林中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法當代藝術對話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歷經百年文脈演變后的又一次碰撞和交融。
“升東吉西”三要素:展覽&論壇&拍賣
此次展覽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第二部分則是圍繞此次展覽展開的學術論壇,以“傳統表現技法展現當代藝術”為主題,探討了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與共生,借助藝術語言來向觀展者近距離解讀自己的參展作品,且更進一步詮釋中法藝術表現內容中的沖突、交融、碰撞。第三部分則是針對此次展覽舉辦的小型拍賣會,每位參展藝術家提供出若干件作品進行拍賣,到場嘉賓進行了熱烈的參與。
在此次展覽開幕式上,俊安集團總裁蔡穗榕表示:“作為春節后國展美術中心的首次大展,我們對此次的展覽非常重視,國展美術中心從成立至今已走過了五個年頭,舉辦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展覽,我們希望能夠引進更多優秀國際藝術家的介入,同時也希望能夠將更多中國優秀的藝術家推向國際舞臺,加強中國與西方文化藝術之間的交流。”
與此同時,法國頂級攝影大師讓·圖可為蔡穗蓉女士頒發了歐洲影像協會證書和勛章,歐洲藝術影像協會法國區理事蘇菲女士也為蔡穗蓉捐贈了自己的限量版版畫與畫冊。作為交流,蔡女士將青年藝術家宋鴿的纖維藝術作品《脈》回贈與蘇菲,這一環節更加強了此次展覽中法藝術家用作品進行的交流與對話。
這次對話展以及學術論壇的主題之一是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七位中法著名藝術家的參展作品,包括架上繪畫、雕塑、影像以及攝影等多種類型,是在傳統藝術的繼承與解構中關注當下、介入生活、直擊現實的時代表達,以良知與責任,承載藝術與現實的神圣使命。然而,他們的創作無論實驗、探索,還是前衛、新潮,都沒有隔斷他們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性血脈。
展覽除了作品的重要組成外,空間關系亦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踏入展廳,在前廳左側的弧形墻上陳列的是7位藝術家的頭像、簡介與年鑒表,藝術家作品按照區域布展的同時亦有所穿插,更加凸顯了本次展覽中的“碰撞”與“交融”。
讓·圖可是法國意大利兩國國寶級攝影家、伯努瓦是編劇、攝影師,蘇菲專攻繪畫,張新建是中國水墨藝術家等等,每位藝術家經歷不同,職業不同,所以他們對社會的關注角度不一樣,導致他們的藝術表達方式各有千秋,多種藝術媒介淋漓盡致的表現形式更體現了當下文化與藝術的多元性。
藝術家張新建在展覽現場談起蘇菲作品時表示:“我非常喜歡蘇菲的作品,她的創作中既有畢加索立體主義的內涵,又借鑒了中國水墨的傳統元素。因此,這種法國的當代表達對我們有很重要啟示”。
蘇菲亦談起與自己一起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作品時,認為“關玉良被稱為國娃之父,他的作品也以人體為主,借助水墨媒介呈現,在表現方式上與我比較相似,同時,其他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也讓我很驚訝,藝術語言非常國際化。其中,劉穎睿陶瓷雕塑的作品打破了我對于中國傳統陶瓷的認識,他的藝術語言非常當代,很高興能夠看到這種通過藝術語言讓不同語言的人能夠一下子產生共鳴的作品。竣程先生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攝影技術范疇,更重要的是他的行為和人類學研究的意義突破了攝影功能性以外的屬性。而張新建先生的畫作語言不是我想象中的畫家的風格,張先生不是在表現和炫耀技術,他更多的體現出了繪畫的一種能量感,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
展覽現場
3月正值春暖花開之際,萬物復蘇之時,這場盛大的展覽融入了東西方不同領域的藝術形態與藝術理念,國展藝術中心希望在共同的平臺上展現東西方的文化交融、碰撞與共鳴。此次展覽的圓滿成功也預示著北京·國展藝術中心將走向融匯古今、跨越國界的國際化藝術文化交流,展示舞臺。
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3月28日。歡迎朋友們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