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又是一年元宵時,何人伴君詩與酒?
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新興的科技產業和技術日益完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蓬勃發展。無可辯解的一點便是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從最初的工業時代,到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時代,再到今天的DT(Data Technology)時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邁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時代。
當今科技技術的發展正在重構各行各業的商業價值、變革服務邊界、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當然,會展業也不能滯后,也要敢于與時俱進,創新運營,從而開創我國會展業發展新局面。正是大時代、大潮流時勢的推動,促成了今日的我國會展業對“智慧會展”的熱議。
那么如何來定義“智慧會展”?
我相信應該是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其仍然是一個新生的行業詞匯,每一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角度去看也許會有不同的見解。單就“智慧”一詞,其是指由智力體系、知識體系、方法與技能體系、非智力體系、觀念與思想體系、審美與評價體系等,多個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而當“智慧”+“會展”站在一個有互聯網技術背景的會展業從業者的自身角度上看, “智慧會展”應該是: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新一代科技技術的同時,力求建立一個“以用戶(人)為核心”的快、準、省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匹配生態鏈接平臺。
“智慧會展”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依托科學技術手段),提供一個實時的信息和資源匹配開放生態鏈接平臺,改變傳統形式上的參展商和采購商和觀眾的相互交流的方式,高效利用和匹配資源,節約成本和時間,改進會展服務,提高商務洽談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在2015 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信息化進程,引導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新興展覽業態。舉辦網絡虛擬展覽會,形成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模式。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在展覽業的應用,實現互聯網與會展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為會展業創新發展的必然舉措。
由此來看,就“會展+互聯網”便是智慧會展了,這還遠遠不夠,智慧會展未來應該是一種行業的生態,是一種全棧資源的鏈接整合,而“+互聯網”應該是要最終實現智慧會展目標的前期和必由手段,離目標達成還有著十分巨大的距離要走。至于新業態,什么是新業態?新業態是指基于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乃至產業的組織形態。說智慧會展是新業態,我相信這絕對沒有錯,但是如果稱“會展+互聯網”便是新業態,未免牽強了些,而更加偏向于這是會展業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流、大趨勢下的必然產物,當各行各業都在擁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會展+互聯網”也就成為了必然,這只是順應時勢,而造就了行業的迭代優化,是順其自然的產物,而不應該定性為一種新業態。
在當前,會展行業存在哪些痛點?
這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了,我國會展行業與國際上會展行業發達國家對比,相信已經有太多的前人和行業領導者站在更高的視野和全局去考量和研究分析,在此也就借用下前人的普遍大眾都認可的成果了:中國會展業現在依然存在著不能適應國際競爭的因素,或者說,以今天中國的會展業的狀況去參加國際展覽市場競爭特別是與歐美會展業發達國家相抗衡,我們依然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的,主要集中表現在有5大點:
(一)人才是根本,國內會展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無論是展覽組織者、展覽管理者、施工人員還是為會展提供其他服務的人員的素質總體來看不是很高其觀念更新較慢多是承襲前人的經驗或簡單地引進國外會展業的經驗。而缺乏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同時會展業發展時間短的客觀原因造成了我國會展業信息不完整的現狀會展理論研究缺乏的狀況也使得會展從業人員應用高新技術的能力相對滯后。會展從業人員分工不明確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專長。
(二)現有會展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我國的展館配套設施尚不完備,在餐飲服務、交通、通訊等方面與國際化的會展業都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社會經濟的多個層面,而我國的展館還很少能夠全面的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三)中國會展業市場廣闊但發展較慢。我國領土遼闊,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且人口極度眾多,會展業理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蓬勃發展,但由于體制和歷史的原因,中國會展業只是在最近20年中才有了相對較快的發展。當前中西部地區的國際展覽相當少,“一帶一路”的戰略的提出,雖然可以肯定的是必將改善該局面,但目前除了為邊境貿易服務的部分國際展覽會外,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展仍然少得可憐。多數的會展依然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
(四)會展業管理規范需加速。目前,國內依然尚無具有絕對權威的會展管理部門。過往歷史造成了各部委及其所屬的工貿公司、外貿公司、協會、商會、及其行業分會和地方分會、地方政府或省市級外貿主管部門、展覽場館、境外展覽機構等都能舉辦展會,雖然在近兩年在大力推行脫鉤政策,但歷史遺留的種種問題促使著進展依然緩慢,市場化經營和運作,依然任重而道遠,以往這種多層次、多渠道辦展的局面使得會展業難以實現規模經營,效益低下,領導者依然遙遙領先,而其他依然“維艱”,呈現兩極分化。
(五)信息技術,新興科技技術應用落后。使用為會展業提供配套服務的技術、信息等相對滯后,從而制約了會展業規模經濟的發揮,一些科技技術手段在會展業當前只是得到了粗淺的應用,科學技術的價值尚未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化分工帶來的高效率的發揮。同時,為會展業提供輔助服務的行業如會展信息、會展咨詢、會展施工、會展評估、會展設計裝璜等行業也有待進一步發展,相對手段依然滯后,在創新上,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
“有問題,有痛點存在,便是好的,這意味著你有市場,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而就上述前人研究和總結的會展業當前所面臨的痛點和問題,哪些可以通過互聯網去解決,我認為這本身便是一種不現實的想法,互聯網雖然與生俱來具備著的去中心化、自由平等、數據庫特性、電子信息反商品化特性、信息互動性、數字化特性等特征屬性,也如前文提到的,“+互聯網”是會展業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大潮流、大趨勢下的必然產物,當各行各業都在擁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會展+互聯網”也就成為了必然,而最終期望實現的“智慧會展”新業態,也應該是在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依托科學技術手段),提供一個實時的信息和資源匹配開放生態鏈接平臺,改變傳統形式上的參展商和采購商和觀眾的相互交流的方式,高效利用和匹配資源,節約成本和時間,改進會展服務,提高商務洽談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這只能說是因為會展業加上了互聯網,創新了,優化了,發揮和利用了科學技術提升了生產力,讓行業跟隨大環境發展,得到了進化和升華,并非根本的解決了問題,縱觀整個經濟發展過程,永遠都是發現問題,優化問題,進而引發新的問題,再優化,周而復始,也許這也是市場經濟的魅力所在。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進一步普及和深化,以及中國傳統會展業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應用,更加有著政策力量的背后推動,會展業+互聯網必然成為促進會展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力,而最終的智慧會展新業態也許就在不遠的明天。
會展是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合,“會展+互聯網”重構了商業價值、變革了服務邊界,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成為變革會展形式的重要手段。”會展+互聯網”后運用平臺化管理與數據驅動運營,從而開創會展業發展新局面,這已經不再是愿景,中國會展業經濟未來,必然是美好的。